音樂興發現|南韓成了觀察流行音樂通向未來的最佳窗口
作者:袁永興
隨著Kpop的全球影響力持續增長,全球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 Spotify 上的韓流音樂全球串流量在過去五年中激增。根據Spotify的數據,與 2018 年相比,2023 年Kpop流量在全球市場成長了362%,在美國成長了182%。在K-pop特別受歡迎的東南亞地區,串流量更是驚人地上升了423%,令人印象深刻。美國在韓國流行音樂聽眾最多的國家中名列前茅,其次是印尼、菲律賓、日本、墨西哥、泰國、印度、巴西、馬來西亞和加拿大。
Spotify 韓國音樂團隊負責人 Park Jung-joo表示,「K-pop 已成為一股全球力量,藝人們紛紛打進 Billboard 等國際排行榜,起源於韓國的流行音樂正在透過許多藝人與世界各地的粉絲建立深厚聯結」。
Spotify 的「Billions Club」是指擁有超過10 億次播放量的作品曲庫,如今已有多首Kpop歌曲先後成功打進,包括BTS 成員Jimin 的〈Like Crazy〉、BLACKPINK 成員Lisa 的〈Money〉和BLACKPINK 的〈How You Like That〉。值得注意的是,BTS 柾國的〈Seven〉在發行後僅 108 天就達到了 10 億次播放量,成為 Spotify 史上加入該曲庫最快的歌曲。而今年十月中Rosé和& Bruno Mars 合作的〈APT. 〉僅十天就破2億的Youtube點擊量被看好是下一首10 億次播放量的Kpop歌曲,反應了韓國流行音樂與國際藝人之間的互動合作、繼續地推動了該流派的全球崛起。
Spotify 指出,當 Tomorrow X Together 與巴西藝人 Anitta 合作〈Back for More〉以及 BLACKPINK 的 Lisa 與流行歌手 Rosalia 合作的〈New Woman〉上架時,這兩首歌的聽眾數量都出現了激增。該平台還指出,韓國流行音樂的成長不僅限於 BTS、BLACKPINK 和 Stray Kids 等頂級藝人,在新興藝人中也很明顯。2024 年上半年,國際上播放量最高的前五首韓國歌曲中、有過半來自新面孔組合,例如排名第一的 ILLIT、排名第三跟第五位的 LE SSERAFIM和 Babymonster。
Spotify 的數據還顯示,新興Kpop團體的每月聽眾數量仍然不斷增長。 Babymonster 擁有 750 萬聽眾,Kiss of Life 擁有 670 萬聽眾,ILLIT 在全球吸引了 1000 萬聽眾。 Spotify 仍是全球使用最多的音樂平台,而K-pop已成為一股全球勢力,以Billboard的熱門百大單曲榜(Hot 100)來說,BTS的成員Jimin和Jung Kook分別成為首位和第二位登上榜首的韓國solo歌手。早先在2020年,BTS作為團體以歌曲〈Dynamite〉成為首個在Hot 100拿下冠軍的K-pop組合後,陸續還以〈Savage Love(Laxed – Siren Beat)〉、〈Life Goes On〉、〈Butter〉、〈Permission to Dance〉和〈My Universe〉連續奪冠。
百大單曲榜上表現突出,專輯榜更是可圈可點。近年來,Billboard的各類專輯榜單上也經常出現K-pop藝人,今年7月,Billboard 200大專輯榜首次由兩組韓國藝人占據冠、亞軍:Stray Kids和Jimin。當中Stray Kids更因此刷新了紀錄,成為連續五張專輯獲得榜首的團體。
十年前,看到K-pop專輯出現在美國綜合零售商Target的貨架上就已經很罕見了;而今會有一個專屬區域。我們越來越頻繁地看到K-pop藝人被列為音樂節的主力陣容,並且大大小小的K-pop團體都在全球巡演。如果Spotify的數據具有指示意義的話,那麼這種需求顯然不會在短時間內減退。
成立於1920年代、專注於管理音樂著作權和出版業務的音樂出版公司Peermusic,執行長Mary Megan Peer表示,K-pop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音樂標準流派而非地區性的音樂類種了。美國和英國為整個二十世紀提供了流行音樂的通用語言,他們控制了全球音樂產業,出口了大部分的歌曲和巨星。然而,他們的市場主導地位正在逐漸下降。南韓為流行音樂世界即將變得更加國際化提供了一個先兆。Mary Megan Peer解釋了為什麼在像南韓這樣的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對任何希望與K-pop建立聯繫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歐美在流行音樂和流行音樂產業的主導地位可能成為過去、甚至連制度上都可能是優勢不再的現象。
音樂產業的版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重新繪製,中國市場和南韓產製的影響力穩步增長,多個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成為了音樂消費的熱點,並開始成為音樂出口的強國,這在二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如果早早察覺到這些變化,開始在這些崛起市場上進行布局,就會發現這是正面應對「定義二十世紀流行音樂重心」的英美逐漸成長趨緩的跡象。
Peermusic執行長Mary Megan Peer說:「這些市場對於Peermusic來說並不是新興市場,我們在這些市場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它們目前顯示出驚人的增長。」她舉出數據證明:該公司的全球淨版稅收益NPS(Net Publisher's Share)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兩倍以上,拉丁美洲的NPS增長了三倍,亞洲地區的NPS增長了五倍以上;亞太和拉丁美洲市場目前佔Peermusic總NPS的25%。
十年前,該公司在中國的數字收入「微乎其微」,但2016年在中國大陸開設辦事處後,現在該地區已經成為公司總收入的重要部分。2022年,中國政府對一項「唱片公司和出版商不得僅與一家數位服務平台(DSP)(即騰訊音樂娛樂,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進行“獨家”交易的舊壟斷制度」,強迫要求並規定不能拒絕轉授權(Sub-licence)、改變了市場格局。
Sub-licence(轉授權)是指一家公司在獲得某一授權後,將這一權利的全部或部分再次授予另一方的行為。通常是原始授權方(例如版權持有人)允許一家公司(例如音樂平台或出版商)使用其作品,這家公司則可以將授權再轉給第三方,讓第三方也能使用該作品。以音樂產業為例,如果一家音樂公司(如騰訊音樂、Spotify)獲得了某音樂作品的播放權,但選擇不直接向消費者提供,而是將該權利再轉授權給另一家小型的音樂服務平台,那麼這就是Sub-licence轉授權。這樣,擁有原始版權的音樂公司仍然控制總授權,而轉授權的公司則可以在特定範圍內使用這些內容。
Mary Megan Peer表示「這紮紮實實地帶來了真正的增長和收入,在當地擁有團隊很重要,這關係著巨大的收入增長。」Peermusic在南韓的立足點來自於2016年收購當地獨立出版商Music Cube,將該公司在南韓的版權增加了4萬首曲目,其中大多數為K-pop歌曲。她還解釋了實體音樂在南韓市場的重要性,主要是由於K-pop粉絲的實體收集習慣所驅動。
Peermusic公司目前全球收入的10%來自於非數位的版權收入,而在南韓,這一數字卻高達37%。「這就顯示了韓國在地的實體市場重要性,粉絲文化在韓國非常重要」。她補充說「Peermusic一直在派遣作曲人(主要來自瑞典,但也越來越多來自美國)與南韓作曲人合作,預測韓國即將成為像英國、美國和瑞典那樣「出口音樂多於進口」的少數國家之一。而這也讓全球的音樂產製軸心再次轉移。
Mary Megan Peer也觀察到幾個Kpop音樂的現象。首先Kpop的熱門歌曲具有強烈而明顯的時效性。這與西方的音樂作品不同。在南韓,流行音樂產業並不強調經典歌曲概念。她指的經典歌曲是近年來支付高額版稅購買的西方藝人如Bob Dylan、Paul Simon、David Bowie和Bruce Springsteen等人的作品。這本質上重新定義了某些來自Kpop曲目的開發窗口。她說「如果某個韓團解散了,那首歌就不會有一些經典歌曲所具有的續航力,表演者是這些歌曲大多數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他們持續表演這些歌曲很重要,以便這些歌曲保持其價值。」
其次,亞洲流行音樂也在重新設計歌曲創作的整體架構。在John Seabrook的2015年出版的書籍《The Song Machine: Inside The Hit Factory》中,探討了隨著寫作團隊的激增、勞動細分(有人專門寫副歌、有人寫主歌、有人寫過門,有人寫轉折旋律等)、以及串流演算法的苛刻需求,如何即時地重新塑造歌曲結構。K-pop成為了這個過程的極致延伸,讓作曲人和出版商都需要適應、處理並時時調整。特別是在K-pop和J-pop中,這些歌曲有一種比許多西方歌曲更嚴格的結構。我們看到「群體創作」已經成為歌曲寫作的標準之一,這最終會影響到所有人。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流行歌曲的美學和經濟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音樂產業的中心也改變了。音樂和音樂產業將越來越國際化和混合化,南韓成了我們觀察流行音樂通向未來的最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