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影音專區 文章專區 音樂串流平台 Deezer 發現每天約有1萬首「完全由AI生成的音樂」上傳至平台

音樂
2025.02.03 (一)

音樂串流平台 Deezer 發現每天約有1萬首「完全由AI生成的音樂」上傳至平台

字級:
 

總部位於法國的音樂串流平台 Deezer 推出了一項全新的AI檢測工具,並在去年12月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兩項專利。今年1月24日,Deezer 公布這項新技術,發現每天約有1萬首「完全由AI生成的音樂」上傳至其平台,約佔每日內容的10%。

Deezer 執行長 Alexis Lanternier 表示,平台計劃將完全由AI生成的音樂排除在演算法推薦及編輯推薦之外。生成式AI對音樂創作與消費雖然有正面影響的潛力,但使用上必須以負責任和謹慎的方式進行,才能保障藝人和詞曲創作者的權利與收入。 

Deezer 表示去年開始研發這款比現有工具更先進的AI檢測技術,Deezer創新長 Aurelien Herault 解釋:「當前市面上的工具在面對特定生成式AI模型的數據時非常有效,但一旦遇到新的模型或數據,檢測準確率會急劇下降。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創造了一款更強大且適用於多種模型的工具、可以檢測由多種生成式模型(如 Suno 和 Udio)創作出的音樂,只要能獲得相關數據樣本,就能快速擴展功能檢測其他工具生成的音樂」。  

Deezer 是目前對抗AI生成音樂最積極的數位服務商之一,尤其針對「目的在分攤版稅收益」的“雜音”音軌及其他低品質內容。2023年,Deezer 與環球音樂集團推出「以藝人為中心」的分潤支付模式,獎勵具有大量追隨者且廣受訂閱者喜愛的藝人,同時抑制低品質內容的分潤。同年,平台刪除了2600萬首無用音樂,前執行長 Jeronimo Folgueira 表示「有大量重複內容,甚至有些根本不是音樂,當內容過多且無用時,會破壞用戶體驗」。  

AI生成音樂在串流平台上的日益普及,成為藝人、唱片公司及音樂出版商的關切問題。CISAC(全球作者協會聯盟)去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到2028年,AI可能侵蝕高達24%的音樂創作者收入,導致音樂與影視創作者五年內損失累計約220億歐元(約231億美元)。CISAC 總幹事 Gadi Oron表示,沒有任何AI開發商與CISAC的225個會員機構(包括表演權協會及其他版權管理組織)簽訂授權協議:「我們的協會正與數百家AI公司接觸,希望能協商一項授權協議,但這非常困難」。

這些行動反映出,業界正加速保護人類創作者及音樂版權的努力,同時更積極應對生成式AI對音樂產業帶來的挑戰。

 

 

資料來源:Barrons + MBW + economictimes

立刻加入北流 Line@ 

訂閱北流電子報


 

其他文章

返回列表